粵劇,漢族地方戲曲,原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,源自南戲,自公元1522年~1566年(明朝嘉靖年間)開始在廣東、廣西出現(xiàn),是揉合唱做念打、樂師配樂、戲臺服飾、抽象形體等的表演藝術?;泟∶恳粋€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。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,又稱為戲棚官話。到了清朝末期,知識分子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廣州話,使廣東人更容易明白?;泟∶杏诠?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。公元2009年9月30日,粵劇獲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,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戲劇內的角色,在粵劇及中國戲曲中被稱為行當?;泟〉男挟斣瓰橐荒ɡ仙?須生坐車)、二凈(花面)、三正生(中年男角)、四正旦(青衣)、五正丑(男女導角)、六元外(大花面反派)、七?。ㄐ∩?,小武)、八貼(二幫花旦)、九夫(老旦)、十雜(手下、龍?zhí)字悾戏Q十大行當。后來被精簡為六柱制,即文武生、小生、正印花旦、二幫花旦、丑生、武生。這都是根據(jù)角色的年紀、性別、性格、外型等特征來分類的。“末”代表年老角色。“生”代表男性角色。“旦”代表女性角色。“凈”就是性格剛強暴躁的男性角色。“丑”就是滑稽角色。